锅炉运行调节措施探析
锅炉被普遍应用到各类工业生产中,只有全面做好调节才能安全稳定的运行。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受来自设备内部燃烧工况变化、外部汽轮机进气量变化等的影响,对锅炉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扰动,导致锅炉运行状态不正常,如果不能正确调节,将会埋下安全隐患。所以说,为了保证锅炉的运行安全与稳定,就需要在锅炉运行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充分的调节,以此,保持锅炉性能良好,实现稳定运行的良好目标。锅炉调节作用较多,主要表现:确保蒸发量适应外界负荷需求;输出蒸汽压力、温度等能维持正常汽泡水位;燃烧形成稳定;减少燃烧消耗维持高效能传热;及时处理和消除各种故障、异常和事故,通过有效的调节,能够全面有效提高锅炉运行品质,保证安全稳定。
1 水位的调节
1.1 水位调节作用
锅炉的水位非常重要,只有全面調节好水位,才能确保燃烧需要。水位调节的最终目标是让锅炉内部水位平衡,保持主汽量与给水量相同的状态,如果水位波动过大,则会影响锅炉良好运行。锅炉的水位过低,会使循环水流动压头减小,自然水循环的安全性降低。所以说,需要保持水位的均衡,才能实现安全运行,确保连续作业。锅炉的水位过低,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能在几十秒内就出现“干锅”的情况,严重威胁到锅炉的安全。锅炉的水位过高,就会出现汽水分离空间高度减小,一些蒸汽则会带有大量的水,这样蒸汽品质就会出现恶化,主要表现就是蒸汽机械携带会大量的盐分,如果控制不当,会造成蒸汽带水、含盐量高,锅炉热器就会形成结垢问题,管壁超温爆管,往往会形成主蒸汽管道和汽轮机水冲击受影响的问题,只有全面保证水位,才能经济良好的运行。
1.2 水位调节的方法
要想全面做好水位调整,则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要根据锅炉运行情况,掌握好负荷变化,及时做好水流量调节,利用相关仪表做好水位监督,确保锅内水位平衡。要严格控制好锅炉水位标准,保证水位始终处于正常水位线处。调节过程中,需要根据锅炉负荷对水位进行调节。一般情况下,锅炉低负荷运行,水位标准要稍高一些,避免出现负荷增加造成的水位快速下降;如果是锅炉高负荷运行,那么,则需要让水位降低一些,和正常水位相比,略低即可,以免负荷降低时水位升得过高,影响锅炉运行效果。全面做好运行调节,及时观察,保证锅炉运行过程补水到位,确保锅炉水位平稳、均匀。只有保持水位均衡,才能避免出现蒸汽压力、蒸汽温度波动的问题。要掌握好给水时间和方法,时间不能过大,要根据锅炉运行实际,做好时间划分,掌握好给水量,一次给水量过多会影响稳定,更不能在燃烧减弱的时候给水,很容易出现汽压突然下降,给锅炉运行带来压力。
1.3 水位调节注意问题
锅炉水位需要保持均衡,实现良好运行,进行水位调节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虚假水位。锅炉负荷变化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汽泡水位出现一定的波动,通过与标准水位的对比,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为虚假水位。此时,不能急于调整要等待最佳的时间做好调节,因为负荷急剧上升时,锅炉的水位就会先上升,这时上升的水位是临时性的,会随着时间缓慢下降,只有加强监测,才能断定水位真假,保证运行安全;二是压力差。时刻注意监视水泵出口处压力与锅炉压力差,保持均衡。如果数值呈现逐渐增大的情况,则需要重点查看给水管路有无阻塞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马上处理,保证稳定运行。
2 汽压调整
2.1 汽压调节作用
锅炉运行过程中,需要对重要的参数进行监测,保证参数稳定,才能确保运行安全。作为锅炉运行监控最为主要的参数之一是蒸汽压力,蒸汽压力要保持稳定才能保证锅炉安全。蒸汽压力主要是过热器出口的压力。压力大小与汽轮机设备安全有最为直接的关系,通常标准值与额定值偏差范围在±0.05~0.1MPa之间。
2.2 汽压影响因素
汽压产生变化主要受外部和内部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外因指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受外界负荷增减及事故的影响,如果产生外界影响,则会造成大幅度甩负荷的现象。而蒸汽压力变化实际上是锅炉蒸发量与外界负荷平衡关系受到了破坏,这种结果往往会对锅炉运行产生威胁。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内燃烧工况的变化,如送入炉内的燃料量、煤粉细度、煤质等发生变化,或出现风粉配合不当现象,如炉膛结渣、漏风等。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压的稳定主要取决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
2.3 汽压调节方法
相关人员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及时调整调节燃料量和风量,全面控制好燃烧状态,让锅炉与外界保证适当的蒸发量,形成负荷均衡,这样才能维持锅炉的正常压力,实现安全运行的目标。压力调整时,一定要遵循富氧负压原则,当汽压下降的时候,需要全面强化燃烧能力,严格按照顺序做好调节,先加引风、再加送风、后加燃料。当锅炉运行过程汽压呈现上升,此时,需要减弱燃烧能力,顺序是先减燃料、再减送风、最后减引风。全面确保炉膛负压正常,在锅炉内部产生富氧燃烧。
3 蒸汽温度调整
3.1 温度调节作用
一般额定汽温±5℃为正常范围值。汽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到锅炉的正常运行,只有全面保证不出现大幅波动,才能安全运行。如果锅炉温度不足,则会减低运行的经济性,据统计,亚临界、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每降低10℃,则会造成煤耗量增加约1.0g标煤/(kW·h)的结果,汽温如果不达标,还会导致汽轮机最后几级蒸汽湿度出现增长,对叶片会产生腐蚀作用。如果汽温过高,就是说超过了热器管、蒸汽管等设备允许工温,会导致钢材加速蠕动,降低了重要部件的使用寿命。如果温度不能及时控制,还会引起过热器爆管现象。
3.2 温度调整方法
为了有效调整温度,一般会采取喷水减温法和烟气调节方法来做好温度的控制。喷水减温法主要是通过适当开大或关小减温水调节阀,让汽温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温度差过大的现象。调节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调整幅度,避免出现大开大关的操作,如果控制不当,会出现气温大幅波动,使锅炉运行不稳定,为了保证运行安全,当出现意外时,必要时要按紧停机组。烟气调节法主要是指通过改变掠过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烟气温度和流量来改变过热器和再热器的温度。这样就能够使火焰中心位置出现移动,也可以开关烟气挡板让烟气形成循环,全面实现调整蒸汽温度的目标。
4 燃烧的调节
4.1 燃烧调节作用
锅炉燃烧过程中,需要做好有效的调节,通过综合调节,保证燃烧效果,发挥锅炉作用。燃烧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使锅炉内部燃烧保持均衡,按照燃料量要求,形成经济稳定的燃烧,确保锅炉燃烧过程与外界负荷相适应。燃烧调整由燃料量调整和风量调整两部分组成,就是说,通过对风煤比的调整做好燃烧调节,保持锅炉稳定的燃烧。
4.2 燃烧调节方法
对于挥发分高的煤,就能够用较高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速,这样就能够保证燃烧的经济性、合理性,有利于成本上的科学控制,燃烧对锅炉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对于挥发分低的煤,就可以采用较低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速,确保燃烧的时间充足,保证着火时间到位。进行调节还需要对燃料量与空气量合理配比,保证二者相协调,形成一定时间状态下的充分混合;全面保证炉膛温度达标,避免出现冷空气进入炉膛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保证热量不受或者少受损失。要全面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保证温度、CO2含量符合标准设定,对不任命标准的指标要及时快速的进行调整,确保锅炉始终处于良好的燃烧状态;保证炉排运转平稳,避免出现不均匀燃烧的现象,保证炉膛负压状态,防止因为燃烧气体出现外泄而引发的热量损失。燃烧调节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调节,充分保证锅炉良好状态。
5 排污和吹灰
5.1 排污
锅炉运行过程中的排污较为重要,通过良好的排污实现锅炉高效运行。通过排污能够保持锅炉各个受热面内部清潔,有效防止出现发生汽水共腾及蒸汽品质恶化的问题。长期有效的排污,是保持锅炉稳定运行的关键,必须坚持进行排污。
5.2 吹灰
吹灰的作用主要是全面有效避免出现燃煤锅炉烟气飞灰微粒堵塞设备的问题,因为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是的水气,烟气流经蒸发受热面、过热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时会产生积沉,影响到受热面传热。
6 结束语
只有全面做好锅炉运行调节,才能确保生产安全,维护生产秩序。锅炉运行中,需要全面对水位、汽压、温度、燃烧等进行调节,保持状态均衡,才能有效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一篇:电站锅炉无损检测技术 | 下一篇:锅炉检验的内容及方法 |